有拆遷糾紛是否合法動遷? 環球熱推薦
2023-01-18 10:22:29 來源:互聯網
最近小編看到大家都在討論有拆遷糾紛是否合法動遷?相關的事情,對此呢小編也是非常的感應興趣,那么這件事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具體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關于有拆遷糾紛是否合法動遷?事件的相關信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有拆遷糾紛是否合法動遷?
1、拆遷糾紛并不一定意味著動遷不合法。
房屋征收拆遷為是否合法,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例如征收是否經審批、征收補償方案是否公告等。
2、拆遷評估流程主要包括八個階段:
(1)第一個程序是前期洽談、現場勘察。
比如有一個拆遷工程需要評估公司做,或者是招標,或者是直接委托評估機構。首先要了解大概狀況,包括去現場初步勘察,了解評估范圍、對象等。
(2)第二個階段是簽訂評估合同,然后制定工作計劃。
如果某評估公司要參與此次房屋拆遷,需要談一下收費的問題,評估收費國家有指導性標準,同時參考市場情況商討。委托雙方簽訂評估委托合同。
(3)第三個程序是外業入戶評估。
外業階段,評估機構需要到現場逐戶進行評估。
(4)第四個程序是內業結算。
外業評估之后需要把這些數據進行輸機,按照公式進行測算。
(5)第五個步驟是出具正式評估報告。
(6)第六個步驟送達報告。送到拆遷戶手中。
(7)第七個是動遷解釋。
(8)第八個是把報告歸檔。即項目結案,有關的資料結案。
二、拆遷房屋有糾紛能拆房嗎?
1、若是被拆遷的房屋是有糾紛的情況下,是不可以進行強制拆除的。
被拆遷的房屋必須在征得房主的同意下才可以進行拆遷,且關于拆遷款的問題是可以進行協商的,在拆遷的過程中最好簽訂合同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引起動遷糾紛的原因
(1)難以協商
在現行的制度下,雙方意愿差異,往往協商難度大,拆遷人又借拆遷裁決渠道,申請拆遷主管部門裁決,并依該裁決強制執行,以實現其最終目的。在拆遷的過程中拆遷的主體會不斷的變更,程序交叉也會不斷的往復,容易出現政府與拆遷人為一方、被拆遷人為一方的對峙局面。
(2)政府責任感差
在理念層面表現為忽視對公民財產權的保護和公共利益的泛化解釋,城市規劃和拆遷或授權開發商拆遷本身就是政府行為。但是政府在下達了行政命令后,將拆遷人推向前臺,而政府自己則逐漸淡入幕后,扮演一個仲裁人的角色。
(3)房屋產權所有人自主權利小
房屋所有權人對自己的房地產沒有拆與不拆的自主處分決定權。也即一旦拆遷許可和拆遷公告發出,房屋產權的所有者也因此只能接受同拆遷人之間進行的的各種強制交易。因此,只有將商業拆遷真正私法化,使得拆遷不再是強買強賣而成為自主的物權讓與行為。
(4)違法拆遷
對開發商作為拆遷人只規定負有有限的法律責任,如未取得拆遷許可證而強行拆遷的,只負有一定數量的被罰款責任。實際上,開發商還應該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未經過房屋所有人的同意,從而強行拆遷的,更有可能造成他人切身利益的損失,但是在一些相關的法律規定中并沒有明確表示。很多開發商因違法拆遷行為所承擔的法律責任與被拆遷人在事實上所承擔的維權法律風險責任相比,明顯失衡。
雖然拆遷糾紛發生并不一定意味著動遷行為違法,但若是采取違法的方式動遷,那么無疑會引發拆遷糾紛。對于被拆遷方來說,若是可以拿出相關證明動遷行為違法的證據,那么可以向當地的相關部門舉報,國家工作人員接到舉報之后,需要采取合法的方式核實舉報的內容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