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拆遷是否先安置后拆遷?_天天即時看
2023-01-17 14:17:17 來源:互聯網
最近小編看到大家都在討論住宅拆遷是否先安置后拆遷?相關的事情,對此呢小編也是非常的感應興趣,那么這件事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具體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關于住宅拆遷是否先安置后拆遷?事件的相關信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住宅拆遷是否先安置后拆遷?
1、住宅拆遷需要先安置后拆遷。
(相關資料圖)
對房屋進行征收拆遷的,要先補償后拆遷,所以被拆遷人選擇產權置換補償的,要先進行安置后拆遷。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征收應當先補償、后搬遷。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償后,被征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2、拆遷方不一定需要向被拆遷方支付拆遷安置費。
因征收房屋造成搬遷的,房屋征收部門應當向被征收人支付搬遷費;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產權調換房屋交付前,房屋征收部門應當向被征收人支付臨時安置費或者提供周轉用房。
二、被拆遷方搬遷期限怎么確定?
1、被征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償后,被征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2、被認定為違法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被征收拆遷時,不予補償。
其次,以下幾種情況即所謂的違章建筑:
(1)占用已規劃為公共場所、公共設施用地或公共綠化用地的建筑;
(2)不按批準的設計圖紙施工的建筑;
(3)擅自改建、加建的建筑;
(4)農村經濟組織的非農建設用地或村民自用宅基地非法轉讓興建的建筑,特區內城市化的居民委員會或股份合作公司的非農業用地非法轉讓興建的建筑;
(5)農村經濟組織的非農業用地或村民自用宅基地違反城市規劃或超過市政府規定標準的建筑;
(6)擅自改變工業廠房、住宅和其他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建筑;
(7)逾期未拆除的臨時建筑;
(8)其他違反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的建筑。
所以,若是符合以上情況的違章建筑,那么即可能無法拿到補償。
被拆遷方可以自由選擇獲得補償的方式,若被拆遷方選擇的補償方式是產權置換,那么拆遷方在交付安置房之前,需要向被拆遷方支付安置費。被拆遷方在獲得補償之后,需要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