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房屋拆遷是否先安置后拆遷?
2023-02-07 18:23:24 來源:互聯網
哈嘍小伙伴們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接觸到城鎮房屋拆遷是否先安置后拆遷?方面的一些說法,有的小伙伴還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關于城鎮房屋拆遷是否先安置后拆遷?的相關內容。
【資料圖】
一、城鎮房屋拆遷是否先安置后拆遷?
對房屋進行征收拆遷的,要先補償后拆遷,所以被拆遷人選擇產權置換補償的,要先進行安置后拆遷。對其中的公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公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公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實施房屋征收應當先補償、后搬遷。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償后,被征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二、拆遷補償的方式是什么?
拆遷補償是指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依照規定給予的補償。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還可以選擇貨幣補償和產權置換相結合的補償方式。
1、貨幣補償
貨幣補償作為主要方式。其原因:一是貨幣補償操作簡單,且一次性了斷,不會產生延長過渡期限、被拆遷人或使用人不能及時回遷等后續問題;二是貨幣補償更方便被拆遷人選擇住房,不受地點等方面的限制;三是避免因安置用房質量不好而使拆遷雙方產生矛盾;四是更好地體現新立法思想,即有條件實行貨幣補償的,盡可能實行貨幣補償。
拆遷貨幣補償標準確定的基本原則——等價有償,采取的辦法是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筑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的辦法確定。對于貨幣補償的具體辦法各地有所不同,許多地方對此出臺了法規或規章予以規范。
2、產權調換
產權調換,是指拆遷人用自己建造或購買的產權房屋與被拆遷房屋進行調換產權,并按拆遷房屋的評估價和調換房屋的市場價進行結算調換差價的行為。也就是說以易地或原地再建的房屋,和被拆除房屋進行產權交換,被拆遷人失去了被拆遷房屋的產權,調換之后擁有調換房屋的產權。產權調換是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的方式之一,其特點是以實物形態來體現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的補償。無論是居住房屋還是非居住房屋均可采用產權調換的方法,但排除了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
差價結算以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實質上是結算被拆除房屋的市場評估價與調換房屋市場價的差價,多退少補。相當于先由拆遷人對被拆遷人按其房屋的評估價進行補償,再由被拆遷人按市場價購買拆遷人提供的產權調換房屋。
其實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房屋,在行政機關實施拆遷行為的時候都實行的是先安置后拆遷的原則,并且在行政機關實施拆遷行為之前,還需要取得合法的批準手續和履行相應的公告程序,只有在經過一系列的法定程序之后,行政機關才可以實施拆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