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百事通!農業生產結構是什么?農業生產結構如何衡量?
2023-06-29 11:16:55 來源:法務網
一、什么是農業生產結構?
對于農業生產結構的概念,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去認識:
第一,農業生產結構具有多層次性。首先,它表現為農、林、牧、漁四業的結構。這一層次的結構是農業生產的一級結構。其次,在各業內部又包括著產品性質和生產特點不同的生產項目,如種植業內部包括糧食作物、飼料作物、經濟作物、其它作物等。這些生產項目的組合比例構成了農業生產的二級結構。同理,經濟作物又可以分為纖維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這些作物的組合比例構成農業生產結構的三級結構。以此類推,農業生產結構還可以有四級甚至五級結構。研究農業生產結構問題時,究竟要研究到哪個層次,這要看研究的目的。
第二,農業生產結構具有多種類型。農業生產結構根據其所包括的生產部門、生產項目的比例關系的不同,可分為農牧結合型、農林結合型、農林牧結合型等類型。根據其生產部門、生產項目之間的結合形式的不同,又可分為直接結合型和間接結合型。前者指各生產部門、各生產項目之間,不僅存在著土地、勞力、資金等生產要素方面的相互調劑與支援關系,而且存在著相互供應物質和能量的直接結合關系;后者指各生產部門、生產項目之間只存在著土地、勞力、資金的相互支援和調劑關系。這些不同的結構類型形成的條件不同,產生的效益也不同。在研究農業結構問題時,對這些問題都應當進行分析。
二、農業生產結構如何衡量
農業生產結構可以借助于一系列指標來反映。主要有:
1、農業總產值(或增加值)結構。即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產值(或增加值)占農業總產值(或增加值)的比重。如要分析二級結構,則可計算各業內部二級產業的產值(或增加值)的比重。這是最常用的指標。
2、土地利用結構。即耕地、林地、牧場草地、養殖水面等各類農業用地占農業用地總面積的比重。在分析種植業內部結構時,往往用各類作物的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比重來反映。
3、農業勞動力利用結構。即各業所占用的勞動力占農業勞動力總數的比重。
4、農業資金利用結構。即各業所占用的資金在農業資金占用總量中的比重。
上述前一項指標是從農業的產出狀況來分析農業生產結構的,后三項則是從資源配置或生產要素占用狀況來分析農業生產結構的。當然,這些都是基本的指標,實際運用中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其他指標。
三、農業生產結構的重要性
科學地認識和正確地確定農業生產內部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是保證農業生產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合理的農業結構,有利于發揮農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相互促進的關系;有利于農業生態系統的各因素之間保持相對的協調和穩定,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和經濟資源;還能夠滿足國民經濟對農產品的需求。
研究農業生產結構,與確定農業發展的方針和道路有密切關系。例如,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在農業發展方針上以種植業為主,或以畜牧業為主,就是農業生產結構的形成與變革的問題。一般說,種植業、畜牧業與林業的比例,是農業生產結構的基本問題;但某些農作物生產種類結構的比例調整,也可以成為關系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什么是農業生產結構的相關知識。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區域優勢適量壓縮部分糧食生產,但耕地要保護,基本生產能力要保持。糧食主產區要發揮糧食生產的優勢,向提高產品質量要效益。如果還有疑問,建議咨詢律師。